当前位置:财经资讯网 > 新闻 > 正文

张栋伟故意贬损网易被判名誉侵权,网易回应合理但引用媒体评述需更审慎

2022-12-30 20:23 来源:网络

近日,广州互联网法院针对网易与自媒体@张栋伟 互诉名誉侵权相关案件做出一审判决。法院判定,因发布内容带有明显贬损性内容,具有误导公众对网易产生不良印象的故意,张栋伟构成侵权,需向网易道歉。同时,因未审慎核实即引用媒体报道,网易需就四字评述向张栋伟道歉。

 

“网易诉自媒体张栋伟名誉侵权案”判决书显示,张栋伟通过网络平台发布的网易相关文章,带有明显贬损性质,大量内容脱离客观事实,存在着“主观上使网易降低社会评价,故意令公众对网易产生不诚信经营等不良印象”等问题,已造成网易公司名誉受损后果,张栋伟对此具有过错。因此,判处网易胜诉,张栋伟应当依法承担侵权责任。

 

针对自媒体张栋伟诉网易名誉侵权案,广州互联网法院判决认为,张栋伟接连发表文章对网易公司进行贬损,对此,网易发布文章进行针对性澄清,属于维护自身权益的行为,具有合理性。同时,法院判定,虽然张栋伟确曾与字节跳动、科大讯飞两家案外公司发生名誉侵权纠纷,也确有多家主流媒体曾公开报道张栋伟对互联网公司员工实施威胁行为,但本次法庭上所呈现的证据,仍不足以证明张栋伟“涉嫌敲诈”。因此,法院认定网易引用媒体报道的四字评述不够审慎,构成侵权。

 

法院判网易胜诉 张栋伟故意误导公众侵犯网易名誉权

 

据悉,今年4月29日,自媒体@张栋伟 撰写文章《网易,好好做个人吧》,通过其微信公众号、搜狐号、百家号、知乎专栏等十余个自媒体平台,发表了这篇具有大量误导性及贬损性内容的文章。

 

对此,6月,网易正式向广州互联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判决认为,张栋伟质疑网易产品攫取其它产品流量一事,未经有权机关进行认定,且其本人也未能举证证明内容属实。文章中提及的网易历史事件,多数内容存在未整体转述媒体报道而加入个人主观理解,非客观事实陈述等问题。同时,张栋伟仅凭其他网络用户的质疑文章指责网易“用户是可以趁着疫情打劫的流量”,无视网易公司的社会贡献,行为并不正当。

 

因此,法院认定,张栋伟主观上具有令公众对网易公司产生不诚信经营等不良印象的故意,其以降低网易公司的社会评价为目的,通过多个网络平台发布案涉文章,使得相关侵权言论广泛传播,已产生了网易名誉受损的后果,张栋伟应依法承担侵权责任。

 

image.png

(法院一审判决张栋伟向网易赔礼道歉)

 

法院认定网易回应合乎情理,但引用媒体报道需更审慎核实

 

为和网易进一步对垒、搅起舆论战,7月起,自媒体张栋伟在各个平台、媒体社群发布传播《网易,这次还真的不要脸面了》、《张栋伟致网易的一封信:让你做个人还真难》等网易相关贬损文章的同时,宣称网易发布的《致张栋伟的一封信:好好做个媒体人吧》涉嫌侵犯其名誉权,并向广州互联网法院提起诉讼。

 

对于此案,广州互联网法院判决认为,鉴于张栋伟持续对网易发布贬损性文章,网易发布声明对相关问题进行澄清,属于维护自身权益的行为,具有合理性。仅文中提及的“涉嫌敲诈”这一四字表述,尽管张栋伟确认曾与字节跳动、科大讯飞等公司存在名誉侵权诉讼,且在网易公司发文之前,也确有相关媒体公开报道张栋伟曾对互联网企业员工实施威胁行为,但从法律角度判定,现有证据不足以证明张栋伟“涉嫌敲诈”,所以法院认定,网易未充分审慎核实后使用这一来自媒体的评论,构成了对张栋伟的名誉侵权,需删除相关文章并就此言论向张栋伟致歉。

 

企业维护自身权益为何还要道歉?自媒体流量成裹挟筹码

 

长期以来,部分自媒体散步网络谣言、黑公关、网络水军等行为对网络传播秩序造成诸多恶劣影响,以流量裹挟企业、不仅对企业的名誉造成极大损失,更干扰了正常、健康的经济发展秩序。但当前,息事宁人、不闹上法庭的“潜规则”正被企业抛弃,互联网公司和自媒体之间互相诉讼,通过法律途径“讨个说法”的现象也已成为行业常态。

 

据公开信息显示,近年来自媒体账号“张栋伟”及其运营者张栋伟,先后与字节跳动、科大讯飞等公司产生名誉权纠纷。2021年7月8日,张栋伟在其雪球账号发布《关于涉及科大讯飞两篇文章的致歉声明》,文章称“部分事实,因客观原因,无法保证属实,评论有失客观、公允,给科大讯飞造成了负面影响,损害了科大讯飞的名誉”。

 

但同时,大部分企业在面对部分自媒体的舆论攻击时,却存在合理维护自身权益难等问题。这主要是因为,企业作为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一方,往往会被司法、社会舆论更加审慎地监督,就算“占了情理”,要在法理上完全“大获全胜”也并非易事。

 

此前,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曾指出,应加强自媒体黑产治理,让不好的自媒体逐渐被淘汰,让杜绝谣言、标题党、蹭流量、网络暴力等行为成为社会大众的自觉,让劣质自媒体没有生存的土壤。从根本上净化网络空间,缓解企业维护自身权益的难题,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竞争与舆论监督环境。